四大全国性老员工学科竞赛简介

发布时间:  2020-10-19  投稿:陈杰   浏览次数:

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老员工学科竞赛,由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其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老员工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员工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员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员工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在组织领导上,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遵循“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员工主体、社会参与”十六字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从199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年度的9月份,赛期四天。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三夜(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员工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员工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员工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挑战杯

“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承办、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老员工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老员工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老员工竞赛。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员工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员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老员工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挑战杯”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员工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参加“挑战杯”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1件。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ACM国际老员工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

国际老员工程序设计竞赛(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简称ICPC))由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办,是一项旨在展示老员工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近40年的发展,ACM国际老员工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老员工程序设计竞赛。

ACM-ICPC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各学校参赛,每队由至多3名队员组成。每位队员必须是在校员工,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并且每年最多可以参加2站区域选拔赛。

竞赛规定每支参赛队伍至多由三名在校老员工组成,他们需要在规定的五个小时内解决八个或更多的复杂实际编程问题。每队使用一台电脑,参赛者争分夺秒,与其他参赛队伍拼比逻辑、策略和心理素质。

团队成员将在多名专家裁判的严格督察下通力合作,对问题进行难度分级、推断出要求、设计测试平台并构建软件系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对于一名精通计算机科学的员工而言,有些问题只是精确度的问题;而有些则需要员工了解并掌握高级算法;还有一些问题是普通员工无法解决的,不过对于那些最优秀的员工而言,这一切都不在话下。

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Java和Python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7到13个问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判定为正确或错误两种并及时通知参赛队。而且有趣的是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每道题目第一支解决掉它的队还会额外获得一个“FIRSTPROBLEMSOLVED”的气球。

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

与其它计算机程序竞赛(例如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相比,ACM-ICPC的特点在于其题量大,每队需要在5小时内完成7道或以上的题目。另外,一支队伍3名队员却只有1台电脑,使得时间显得更为紧张。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赛事由各大洲区域预赛和全球总决赛两个阶段组成。决赛安排在每年的3-5月举行,而区域预赛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举行。原则上一个大学在一站区域预赛最多可以有3支队伍,但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全球总决赛。

入围世界总决赛名额(WFSlots)分为参与名额(ParticipationSlots)、奖牌名额(MedalBonusSlots)和其他红利名额(OtherBonusSlots)三类。其中参与名额是从ICPC总部分配给各大洲区的参与名额(ParticipationSlots)中,由各大洲的洲区主席确定并分配给洲子赛区的部分,其中各预赛区第一名自动获得参加全球总决赛的资格;奖牌名额是ICPC总部根据上一年度总决赛结果直接分配给获得奖牌的特定学校的名额;其他红利名额是各大洲区主席从ICPC总部争取到的额外奖励名额。

全球总决赛第一名将获得奖杯一座。另外,成绩靠前的参赛队伍也将获得金、银和铜牌。而解题数在中等以下的队伍会得到确认但不会进行排名。

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2]的面向全国老员工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员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老员工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员工,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老员工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竞赛由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主持,负责每年发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全国优秀答卷的复审和评奖、印制获奖证书、举办全国颁奖仪式等。

竞赛分赛区组织进行。原则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应至少有6所院校的20个队参加。邻近的省可以合并成立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建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负责本赛区的宣传发动及报名、监督竞赛纪律和组织评阅答卷等工作。未成立赛区的各省院校的参赛队可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名参赛。

老员工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



      版权所有 © 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国)中文官网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威廉williamhill体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